2月24日一早,在由中铁二十局贵州公司承建的贵安新区AI人才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现场已是一片沸腾。
中铁二十局贵州公司承建的贵安新区AI人才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现场。
透过薄雾,防水作业区域动作整齐划一。“一二三,注意平整。”随着施工班长段林颖的号子,10名工人同步开展了20米长的压敏反应型高分子湿铺防水卷材,像装订书页般将基层严密包裹,为马上就要来临的底板浇筑搭建舞台。
贵安新区AI人才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总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776套精装公寓可容纳2500名人才入住,1.1万平方米的养老院,0.3万平方米的社区配套“嵌入式”服务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1.5公里生活圈内高铁站、三甲医院、商业综合体星罗棋布。
“春节假期刚结束,项目全体管理人员便全数到岗,快速推进了复工复产的各项准备工作。”项目负责人赵明明介绍,眼下,施工现场共有百余名工人,大家铆足干劲加油干,快马加鞭抢抓进度,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项目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团队精心组织、统一部署,充分协调各方资源,紧抓施工建设黄金期,紧密围绕关键线路、关键节点开展各项施工工序。
“你看,这个地块用地面积小、桩基密度大、施工机械协调工作量大,而且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溶洞多,导致成孔困难。”赵明明指着项目现场坦言,项目开工之初,不是没有遇到过困难。
这些摆在面前的难题曾经也让项目团队感到棘手,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通过多次召开专题会,对重点工序和施工流程做全面梳理优化,“这样困难一个一个被击破,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一目了然,大家干起活儿来格外有劲。”
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团队通过装配式技术应用,将施工效率提升15%,向着今年国庆节实现主体封顶的目标全力冲刺。
“这就好比我们玩的乐高,拼接组合间就能让空间活起来。”项目施工技术部技术员马神航和记者说,装配式建筑被广泛地运用到此次施工建设中,预先制作的构件到场误差严控在10mm以内,并有专属二维码全程可追溯。“不仅安装便捷,安全性能也更加可靠。”
在赵明明看来,设计施工的专业化、质量可控、施工周期短、环保节能等因素,都是团队选择装配式建设的关键。外墙采用ALC条板拼装,内墙采用磷石膏砂浆喷筑式复合墙体,“这不仅能解决传统砌块自重大、强度低、施工效率低等问题,还能快速缩短施工时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团队充分的发挥了自身技术优势与管理经验,并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
党建融合,激发生产活力。在项目现场不仅成立了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还组建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施工团队。
将党员和青年骨干充实到生产一线的关键岗位和重要环节。党员先锋队在技术攻关、质量把控、安全管理等方面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成为项目生产的中流砥柱。青年职工热情参加到项目的各项工作中去,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想法和建议,发挥着生力军作用,为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
接下来,中铁二十局贵州公司将紧盯传统领域,拓展技术边界,探索新兴赛道,应对市场变化,不断的提高在建筑行业中的科技一马当先的优势,用创新的“金钥匙”打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智慧锁”。
眼下,随着地下室施工的加速推进,这个涵盖养老院、社区商业的复合型住区,正在勾勒贵安新区产城融合的新图景。项目建成后将逐步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创造就业岗位,人才公寓与贵安高铁站的“5分钟接驳圈”更将激活区域经济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