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毛主席纪念堂落成以后,维修就成为了经常要面临的一件事,小的修缮会持续几天时间,而规模较大的修缮一次就可能历经半年。
通常来说,毛主席纪念堂年年都会进行例行的设备维修和检修,而间隔10年就会进行一次大修。
1976年毛主席逝世以后,有关部门便专门组织起专家对选址和建筑方案进行商讨,更不可思议的是代表提出了“要为毛主席修建陵墓”,当然,这个计划终究是被否定了。
结合广场周围的建筑物来看,若是要在这里新增一处建筑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无论是“风格”还是“高度”,都要考虑到同周遭建筑物的协调性,另一方面,新建筑还不能在势头上压制人民英雄纪念碑。
听说将要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后,全国上下都积极做出响应了这一政策,全国几十个省市都捐献了自己最具特色的物产,还有上百万市民自愿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一个伟大的建筑,即将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这件事,是一件“必须要成功的事情”,因为它从某种角度说违背了毛主席的意愿,可全国人民都深爱着毛主席,若是真的按照毛主席的心愿来,恐怕全国人民也不答应。
经过了短短半年的时间,在工人的加班加点和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下,毛主席纪念堂终于落成,这是一座方型的平顶建筑,占地约为72公顷,总建筑面积也有28000平方米。
从布局上来看,纪念堂和同样修葺一新的正阳门以及不远处的遥遥相望,而方形的纪念堂又和人民大会堂以及历史博物馆一致,看起来更气势磅礴。
一般来说,每年3月1日到3月20日最近一段时间里都会对纪念堂进行一般的维护和检修,这很常见,主要维修的项目是空调、照明设施以及其他机器和设备等。
1997年,毛主席纪念堂已经经过了20年的使用的过程,出现了屋面防水材料老化的问题,这也是自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后第一次超大规模的修缮。
这次负责屋面工程治理的单位为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施工时间是从1997年4月1日至12月31日。
根据《建筑技术》所具体阐述的维修过程,此次大修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分别是下屋屋面以及下檐天沟。
其一是屋面的釉面砖的嵌缝密封材料大部分已经老化,呈现出了粉末状,也失去了粘结力,因此雨水会顺着砖缝渗入到防水层当中,一直流至天沟,还好油毡防水层的实施工程质量是很过关的,这才没有导致防水层底部遭到雨水侵蚀。
造成这样的原因,也是基于在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时候国内航空工业主要运用的是分聚硫密封胶,对于其在室外的应用也缺乏经验,所以老化的过程比较快,这些都没在一开始的考虑范围内。
其二是下层屋面与上层屋面屋檐下立墙根的交接部分没有防水构造,屋面防水层的收头也并未嵌入墙体,只是简单地使用了密封膏封缝。
在发现了这一问题时,屋面也并没再次出现渗漏现象,不过考虑到未来的持续使用,同样是需要更新的。
另一个方面的问题是下檐天沟渗漏的问题,未解决这个问题,在1993年曾有过一次维修,不过那次维修的过程中也仅只是作了简单的处理,在天沟釉面砖上加盖了一层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
仅仅三年的时间过去,卷材就又出现了老化的迹象,经过专家组成员现场的勘察,发现天沟铅板防水层一共有18处渗漏点。
此外,还由于天沟屋面交界处的铅板防水层在温度等因素之下产生了褶皱、扭曲以及损坏的现象,从而使得雨水渗入。
在十年之后,毛主席纪念堂又迎来了一次“大修”,这也是时代和技术进步后的必然过程。
2007年3月,根据中国新闻网的消息:毛主席纪念堂开始闭门维修,暂停对外开放一直到秋季。
当年3月2日上午是最后半天的开放日,11点30分记者在现场看到最后一队参观者被允许进入纪念堂,还有很多人依旧在门口观望不愿离去。
根据当时的报道,这一年的闭门维修也将是纪念堂建成后耗时最长的一次维修工作,30年来还未曾有过。
这次闭馆时间也同样超过了半年,也说明了纪念堂内部有很多地方需要更新,也能说,这次是全方位的升级。
当然,除了“十年一大修”外,还会有一些其他情况导致毛主席纪念堂闭馆修葺,这也是根据真实的情况来的,有些时候,就算是在维修的过程中,若不影响日常的瞻仰,那么纪念馆还是能够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民的。
2013年7月,纪念堂门口的屋顶、雕塑以及廊檐等外部结构就有过依次修整,纪念堂大门匾额上“毛主席纪念堂”这六个大字也被重新喷涂了金粉。
在这次施工的过程中,实施工程人员使用到了升降机,这也不可能影响到瞻仰活动,所以在修整期间,还是能战场开放的。
其实,自从2009年之后有关人员年年都会对毛主席纪念堂组织一次维修和检护,时间大概能经过十几天,通常是在每年的3月。
这种一般的维护主要是针对整座楼的空调设备、照明设施等基础的项目,一般相隔10年的时候才会经历一次大修。
若是在修缮的过程中能够不影响参观,通常情况下毛主席纪念堂还是能够正常开放的,不过具体的情况还是要根据官方通告来。
大修,通常意味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那么意义非凡的毛主席纪念堂也会走上与时俱进的修缮道路。
2017年年初,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就发表了一篇公告:纪念堂自1977年5月落成以后,迄今已累计接待来宾超过2.2亿人,鉴于纪念堂建筑和内部设备维修的需要,经批准,将从2017年3月1日到8月31日进行实施工程,为保证安全,施工期间纪念堂暂不对外开放。
这一次维修的时候,消息很快就传开了,相比于十年前,中国也早已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社会。
很快就有媒体找出,此次负责修缮毛主席纪念堂的单位是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
论资质,此公司也是非常出名的,包括京西宾馆、八一大楼等建筑物,都是这个公司完成的。
媒体顺藤摸瓜也进入了此公司的官网,发现他们于2017年2月20日已经成功中标了毛主席纪念堂的改造工程。
根据官网所透露出的内容,这次“大修”的内容最重要的包含机电改造和部分值班室、接待厅环境改造,建筑总面积达到了40744平方米,包括地上三层和地下两层。
在修缮工作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新兴总公司的官网就发表了文章称:承建此项工程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这一个项目也是国内建筑企业关注和竞争的焦点,通过上下的一致努力,总公司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也必将发挥出铁军精神,向全国各族人民递交满意答卷。
在中标之后,该公司也成为了网民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总经理马健峰也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根据纪念堂就来的维修和改造问题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交换了意见。
最终,经历了183天闭馆维修之后,毛主席纪念堂重新被开放,这则消息很快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2017年9月1日上午8点开始,广场外就排起了长队,前来的参观者都需衣着整洁、保持手机静音,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和管理。
对于所有中华儿女来说,毛主席纪念堂的意义并非止于一个参观地点,这里也代表着整个民族浴血奋战的一段历史,在大修后的第一天,青年志愿者也来到了岗位上,他们穿着蓝色的服装并佩戴着工作牌,为前来的群众答疑解惑。
在记者的镜头下,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穿着老款军装在身边人的搀扶下来到了现场,他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咱们的新中国,就没有你我现在的好生活,我一定要再来看看毛主席。”
纪念堂中还有个有趣的细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毛主席的坐像似乎与纪念堂肃穆的场景不协调。
其实,当年在选定毛主席坐像方案的时候,创作者中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建议是“交腿像”,有的人建议是不交腿。
中央在考虑了各方面的意见后,还是决定重塑一尊平腿坐像,将交腿像给换下来,可这样的程序太过繁琐,也亲板不用更换了,这样交腿像才最终保持了下来。
而设计交腿像也是有原因的,毛主席一生都是一个非常平易近人的人,交腿像更是能体现他的生动和亲切。
这些职工,还有人常年在地下一层工作,常年见不到阳光,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他们一直都觉得这项工作很光荣。
为了不让前来瞻仰的群众久等,纪念堂的工作人员也必须要提前2个小时就来到岗位上,无论寒暑天都是如此。
特别是夏天,北京的地表最高温度甚至能达到45度以上,上一段时间的班衣服都会湿透了,他们依旧坚守着岗位,让毛主席纪念堂从始至终保持着最好的状况。
毛主席一直都是中华儿女心中的大英雄,屡次修缮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瞻仰毛主席,那些“无名”的工作者,也同样应该被历史记住。